别扭半个世纪,美国放弃平头卡车,有点“拉胯”

上世纪50年代—70年代,是美国平头卡车的黄金时代,从东海岸到西海岸,老美司机也曾窝在狭窄的小方盒里颠簸摇晃。

不同于国人常见的卡车,美式平头有它独特的个性。美国平头卡车前悬很短,前轮靠前蹬车踏板靠后,想象一下上下车是不是有点尴尬。

这种有悖人性化的造型,不是设计师恶趣味,也不是司机的怪需求,而是拜当时政策所赐,一项限制轴距的法规,让美国司机别扭了好多年。

美国平头卡车的崛起是从二战前后开始,主要刺激因素是政府开始限制卡车的总长度。为了在有限长度内扩展载荷空间,平头卡车逐渐取代长头卡车成为美国公路运输的主流。

到了60年代,美国州际公路系统的建成,跨州运输变成卡车物流新常态。为了应对东部州对车辆总长度的严格限制,汽车厂商的魔爪又一次伸向卡车驾驶室。

车身总长度不变的情况下,为了获得更大的货箱长度,只能使劲压缩驾驶室空间。那段时间,各个厂商竞相推出“超薄版”驾驶室。

这个时期的平头卡车,驾驶舱放在发动机上方,车门下来差不多就是前轮,蹬车踏板只能布置在前轮后侧。

司机上车时要先往上爬,然后平跨一步进入驾驶室,步子迈大很容易扭腰拉胯。下车时就更麻烦了,要背对车门退出驾驶室,然后沿着腰线小步挪到踏板处,再慢慢爬下驾驶室。

并不是每一个司机都能熟练掌握这一套危险动作,当年很多卡车事故都是由上下车诱发的。

到了1974年,为了防止桥梁和公路基础设施过早退化,美国将联邦桥梁毛重公式正式写进《联邦援助公路法》。桥梁公式法主要通过限制重型卡车的重量与长度的比例,来保护道路和桥梁免受较短卡车重量集中造成的损害。

在美国大多数州和一些大城市边界都会设置称重站,通过地磅检查每辆车的总重量和轴重,来检查过往车辆是否符合桥梁公式法。

为了不违反桥梁公式法的情况下达到最大法定总重量,司机和车商们倾向于把卡车的轴距拉长。主车的轴距拉长,就导致车辆前悬变短,前轮几乎贴着保险杠。挂车轴销距离拉长,导致挂车的后悬也很短,后轮几乎移到车屁股的位置。

前悬进一步变短,美式平头卡车的前轮更加靠前,几乎紧贴前脸保险杠。这种情形下,驾驶室的蹬车踏板只好沿用侧后方的设计,美国卡车司机继续忍受这种别扭的上下车姿势。

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1982年,这一年美国修订《联邦援助公路法》,不再限制卡车整车总长度,只限制挂车长度。新法规彻底解放了主车长度限制,沉寂已久的长头卡车终于迎来了春天。

凭借更好的舒适性、安全性、维修便利性,经典的美国西海岸长头卡车全方位压制了平头卡车。从这一年起,美式平头卡车一步步走向历史的收藏夹。

随着平头卡车的式微,因上下驾驶室导致的人员伤害也在大幅下降,上下车终于不再是一个高难度动作。

如今偶尔刷到美式平头的视频,评论里依然可以看到网友们对这种上车方式很深的怨念。对于老美司机,现在有多喜欢长头卡车,当年就有多么嫌弃平头卡车吧。

未经允许不得转载:超级商用车 » 别扭半个世纪,美国放弃平头卡车,有点“拉胯”

赞 (1)